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探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涉及情绪管理历史、艾利斯情绪理论以及情感的社会性特点。
Posted by

相关文章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AMO Model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in the Workplace
Discover how combining the AMO model with Positive Psychology can enhance employee performance and well-being, creating a thriv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探讨公地悲剧概念,即在公共资源没有明确归属时,人们的自私行为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并讨论明确资源分配如何促进公平和理性行为。
Vipassana and Positive Psychology: Cultivating Mindfulness for Personal Growth
Explore how Vipassana meditation, an ancient practice rooted in Buddhism, align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o enhance mindfulness, emotional well-being, and personal transformation.
最新文章
Whiteland: A Clay Stop-Motion Parable of Self-Acceptance
A deep-dive into Ira Elshansky’s 2017 short *Whiteland*—plus three hands-on exercises for embracing imperfection.
Russian vs American Cultural Psychology
Explore how high-context Russian and low-context American cultures shape distinct psychological toolkits—from language and self-construal to emotion, time, and power.
25 Essential Parenting Books for New Moms, Dads & Couples (2025 edition)
From brain-science classics to tech-wise handbooks and relationship savers, here are 25 must-read parenting books—plus Amazon links—to guide you through pregnancy, infancy and the chaotic toddler years.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及关系
大脑的进化是为身体服务的,人的身体充满了平衡需要和保持在健康范围内的资源。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三种成分组成,即主观体验,表情和生理唤醒。
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通过情绪来表达的,同一情感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稳定的情感是情绪体验的概括。情感更温和、更持久一些。相对于情绪来说,情感所具有的认知成分要多一些,更具有可控性。
情绪管理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古代有句流传的话叫“极怒时莫与人书,极喜时莫与人物”就是说不要在即愤怒的时候给人写信,也不要在自己极度开心的状况下允诺别人礼物或事物。这种时刻往往都是情绪的作祟,并不十分理智。中国情绪管理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是常常提到两种情绪,一是怨,一是耻。这两字在他的著作里多次出现。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尔比特·埃利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搞清了情绪产生的机制是什么,并且创造了属于他的情绪理论——情绪ABC理论。首先对ABC进行名词解释:
- A: (activating event),激发事件,也可以理解为“前因”。
- B: (belief),信念,也可以理解为“自我思考的过程或想法”。
- C: (consequence),引发的情绪与后果,也可以理解为“后果或自我感受”。
艾利斯情绪管理ABC
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艾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
-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 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
-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 情绪困扰的持续,实际上就是那些内化语言持续作用的结果。
中国情绪管理研究
情绪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是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交集学科。台湾著名管理学大师曾仕强是这领域中较早的研究者,并曾经做过《情绪管理》专题讲座。由于现代企业中管理方式的转变、学校学生心理研究的加强,情绪管理也越发的引起国内学者兰晓华的重视,研究的领域已经扩展到员工情绪管理、大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教师情绪管理等众多领域。